农民生活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增长奇迹,社会财富(社会各部门净财富的加总)积累大幅提速,甚至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速。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将会使我国经济的内部循环更加畅通,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值得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强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只有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外部冲击是各种矛盾和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有其必然性和长期性,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同时,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尤其重要的是,面对外部冲击,我国不但在政策实践上能够灵活应对,而且能够积极推动战略和理论层面的升级和完善。经济韧性既体现为经济体承受冲击和从冲击中恢复的能力,也体现为经济体适应变化和不断变革的能力。按美元计价,今年1-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4.19万亿美元,增长9.5%,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84亿美元,增长20.2%。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实践,支撑和拓宽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但在外部冲击频发导致的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体系以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国内市场、澎湃的市场活力,彰显出十足的韧性,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强大的动力。在富有韧性的经济体系支撑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
进入 黄群慧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排名第12位,十年上升了22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12000多美元,超过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汤铎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编者按: 在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明确展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中国经济持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7万亿元(约2.33万亿美元)增加到31.4万亿元(约4.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从22.5%上升到近30%。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位居全球第一。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人为和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协同性、区域发展协调性、城乡发展协调性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0年间,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的10年里,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体现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自信,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智慧。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10年间,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聚焦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第四篇文章。2020年中国GDP增长2.3%,成为疫情下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条道路是根据中国国情开辟的,是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必将载入史册。为了向世界进一步阐明这一计划,中国国际电视台制作了中国蓝图:世界的机遇系列节目。这充分表明,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1年中国GDP增长8.1%,在主要经济体中继续名列前茅。新时代10年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实践,支撑和拓宽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入 黄群慧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
在富有韧性的经济体系支撑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高度重视共享发展理念,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实现全方位生活改善。
按美元计价,今年1-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4.19万亿美元,增长9.5%,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84亿美元,增长20.2%。从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使在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复苏受挫的同时,中国经济依然有亮点纷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了,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爆发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和2022年俄乌冲突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又对中国经济造成新的持续冲击。
形成富有韧性的经济体系 全球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经受了频繁爆发的外部冲击。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的10年里,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人为和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协同性、区域发展协调性、城乡发展协调性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汤铎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成功地开辟了现代化道路。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美丽中国建设成为重大国策,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2年到202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6.4%。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位居全球第一。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去年30%高增速的基础上,中国对外贸易今年也取得了可观增长。
但在外部冲击频发导致的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体系以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国内市场、澎湃的市场活力,彰显出十足的韧性,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强大的动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排名第12位,十年上升了22位。
2017年至2021年,中国连续五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7万亿元(约2.33万亿美元)增加到31.4万亿元(约4.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从22.5%上升到近3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12000多美元,超过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编者按: 在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明确展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最新留言